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我们一起在路上!
在信息社会,不管是大型服务器,还是一台最普通的台式机或者笔记本,最核心的就是芯片。这些芯片在处理什么?实际上很简单,就处理两个数字0和1。芯片处理,网络传输都是0和1,它可以精确的表达任何一个数字和文字。然而,这样的数字对社会有什么具体价值呢?我们看一下英国的例子。
英国一直走在数字化转型前列,根据英国政府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数据在进行共享之后主要产生四个重要影响,即消费者支出降低、对环境影响降低、交通改善,智慧城市建设。例如每在智能水表上投入1英镑就会带来2.7英镑的节省;2014年整个英国建筑行业采用BIM技术,最终实现8.4亿英镑的节省;铁路网资产信息数字化在未来8年会带来7.7亿英镑的节省等等。
建筑业提倡绿色化,绿色化的目标需要工业化、数字化去支撑。在工业化上,制造业是最好的标杆。制造业和建筑业都在大量的采用机械设备提升效益,从平均每位工人使用机械提升的价值来看,制造业从2000年到2016年提升35%,建筑业提升了19%。当然两者存在很强烈的对比,建筑业的机械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制造业。
同样在这十六年间,制造业采用数字化带来的价值增长是55%,建筑业高达107%,但从整体上来说建筑业数字化水平相对于制造业还低很多。近几年,一家咨询公司的数据被业内广泛认可,建筑业排在所有行业数字化水平的倒数第一或倒数第二。不过这同样也说明建筑业一旦加强数字化转型,增长速度会很快。
现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建筑项目的数字化是否真的有必要?有些人认为我们对工程很熟悉了,不需要特别的数字化,除非个别特殊项目;也有的人认为BIM等数字化新技术离我们还比较遥远等等;我们采用BIM技术等已经处于世界前沿了,没必要太快… …
实际上,建筑业一直有新的技术和理念推出,问题在于从业者对于新技术和新理念的看法和观点。大家觉得新的数字化技术,这个概念对建筑行业还是比较新的,我们不愿意去冒险,想等有一些企业做了之后再去跟进。我想这是很多企业会采取的策略,然而,我们是不是真的可以再等等?
我们来看一下建筑产业的甲方、业主、房地产公司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万达广场建设和运维选择了做BIM生态,龙湖、绿城、碧桂园等一系列大型房地产公司也都在进行深度的数字建造应用实践。我们看这些实践所带来的价值,万达做这件事的目的,背后的原因是建设的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企业高速发展的需求。2010年万达广场交付15个,2017年交付66个,像资金的支持、管理的效率、人力资源如若没有一个平台去做支撑,很难标准化及有效管理。同时,基于这样一个平台的建设可以细分一些标准。以前万达已有的IT系统,如设计、成本、施工、运维,再结合BIM技术以实现数字化升级,强强联合将产生更大的效益,助力实现工业化精细管理目标,满足企业轻资产管理战略要求。同时,碧桂园也在做轻量化三维可视化的设计协同平台,集成各种模型,实现快速浏览及分析。当今,甲方、建设方企业正在快速行动,这对施工方来说是不得不做的,整个产业链在数字化方面推进的速度更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说到此,我们不禁在想,随着BIM、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到底该怎样去做数字化?正确的路要用什么方式走?这些技术结合起来会产生怎样的价值?
有很好的一个词可以描述,就是虚实映射的数字孪生。房地产公司卖楼盘有样板房,我们看过样板房之后买了房,但会觉得真正的房子与样板房之间会有很大的差距。实际上样板房并不一定非要是真实的,基于每个人生活场景的不同,每一位购房者在买房之前都可以去模拟一遍。那么,我们在施工之前是不是也可以整体模拟我们的施工方案,去找到最优的方案?因为有数字孪生这样一项技术,现在我们都可以做到。但要怎么去做?
我们可以像以前或者现在大部分的做法。如BIM技术的应用落地,对我们很多施工企业来说会建立BIM中心,有专职的人员持续投入,实际上代价已经很大了,如果再有一个新技术出来,并且数字化技术发展的速度及变化都很快,我们的企业很难跟上。所以我们在思考施工企业推动数字化,首先不要低估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价值,充分结合企业业务战略,回归业务根本与实质,聚焦项目及企业综合管理,最终形成战略闭环。
数字建筑的核心是强调不要用分散、隔离的眼光去看待每一项IT技术和业务之间的关系,应该综合起来将二者真正融合在一起。融合之后发挥的价值将远远大于分开独立去做,推进的难度实际上也会更小。
随着“数字建筑”的实践不断深化,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将会逐步实现。同时,随着“三全、三化、三新”的新范式在更多的行业应用实践,更多产业能够受益并开始转型升级之旅,最终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更美好。
所谓“三全”,即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我们项目整个过程所有的参与方和要素都要从这个角度去优化,实现全局最优。“三化”是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三新”是新设计、新建造、新运维,但需要有业务中台的支撑,这就是数字建筑平台。
那么数字建筑的“三全、三化、三新”,特别是“新建造”该怎么去实现?我们以前会谈到建筑行业上很多信息化系统是数据孤岛,基于BIM、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是不是每一项业务单元都需要买对应的产品都去用具体的软件?比如像一个BIM系统,这样的方式确实会形成更多的数据孤岛,当今时代应该是用新的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和方法去打造新的平台。在此我们以某公司数字项目管理(BIM+智慧工地)平台作为样例,看平台是怎样为施工项目部提供整体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满足施工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核心业务场景,充分释放客户价值和伙伴价值的。
— 114N体系,产业数字化全方位覆盖 —
数字项目管理(BIM+智慧工地)平台秉承一个理念,统一一个平台、依托四大技术、搭载N个应用,综合运用BIM和“云大物移智”等数字化技术,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做到全面感知和实时互联,实现施工项目管理的数字化、系统化、智能化,从而驱动施工项目管理转型升级。
一个理念是指数字建筑理念,是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它结合先进的精益建造理论方法,集成人员、流程、数据、技术和业务系统,实现建筑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构建项目、企业和行业的平台生态新体系,从而推动以新设计、新建造、新运维为代表的产业升级。
一个平台是指BIM+智慧工地平台,将现场系统和硬件设备集成到一个平台,将产生的数据汇总建模,形成数据中心,实现统一主数据、统一BI、统一入口、统一技术标准和数据接口。
四大技术分别为IOT、BIM、大数据和人工智能。IOT方面,能使筑联平台接入现场百种设备;BIM方面,iGMS、BIMFace使模型触手可及;大数据方面,提供智慧预测、科学分析;AI方面,赋能现场图片、影像信息的提取及应用。
N个应用是一套兼容应用、开箱即用、开放给客户和生态伙伴的应用。它覆盖了BIM建造、智慧劳务、智慧安全、智慧物料、智慧质量、智慧生产、智慧商务等业务场景。
— 客户价值+伙伴价值,双轨驱动全面赋能—
数字项目管理(BIM+智慧工地)平台可为施工项目部提供整体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对施工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核心业务场景,充分释放客户价值和伙伴价值,实现“三个转化”和“三项赋能”。
在客户价值方面,“三个转化”是指数字项目管理给施工企业带来的价值。一是作业数字化,过去工地一线的作业内容是记在小本上或者脑子里,这导致从任务分配到任务跟踪,再到任务结束的整个过程中信息不连贯、并经常出现扯皮推诿的现象。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实现信息实时传递与留存,保证工作结果有据可依的同时,还能收集到工地现场的所有数据,使管理更加立体,全面实时感知。二是管理系统化,平台全面接入施工现场的塔吊、施工电梯、高支模、深基坑、环境监测、闸机等多种设备信息,并将作业在线数据按照不同的管理维度(如进度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抽提给项目部的各级管理层,实现统一数据标准,达成业务动态协同。三是决策智慧化,BIM+智慧工地平台使先进技术真正应用到项目管理,覆盖质量安全巡检、生产任务派分、安全教育、技术交底、物料验收等各种场景;有了业务应用的场景后即可产生海量数据,平台支持数据仓库的建立,有利于数据的存储、清洗、分析;筛选出有效数据后供项目负责人制定战略规划,合理高效决策,并及时预警风险。
在伙伴价值方面,“三个赋能”指的是实现数字项目管理后为合作伙伴带来的价值。一是技术赋能,与合作伙伴共享三大数字化技术,共同创建生态化解决方案;二是营销赋能,通过成熟的营销渠道和行业资源,助力合作伙伴规模化推广;三是资金赋能,新金融+产业创投基金,推动互联网+建筑领域创新性发展。
不难看出,通过数字化思路,以及信息技术来改进工程项目各干系组织、协同作业的新建造方式,将有效满足数字时代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新需求。未来,数字项目管理(BIM+智慧工地)平台将能更好地赋能智慧建造,承载起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的蓝图构想。
同时,随着IT技术的日益革新,我们也看到不少企业在数字化实践过程中做了很多尝试,走了很多弯路,花了很多冤枉钱。施工企业在推动数字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不要低估数字化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身业务战略,全局规划、系统设计、有所侧重。要充分重视数据的价值,打通信息孤岛,最终形成战略闭环;第二,不要低估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价值。充分应用并实践数字化技术,这终将会给整个企业带来规模化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着数字建筑在建筑行业的更多领域不断渗透应用,数字技术与建筑产业的不断深度融合,未来更加美好的建筑行业似乎已可以预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企业借助数字化的力量,实现自身价值,获得长久利益。也终将会有更多的数字化技术,不断助力行业发展,筑造更美好的明天!